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

点亮“星星”:电子科大马院硕士生二支部赴金牛区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开展志愿活动

2023-11-16 12:43:04 来源:中国公益在线
  “星星的孩子”,一个浪漫美妙的名字,一群常被忽视的孤独症孩子。他们有着清澈的眼睛却不愿与人对视,有着聪敏的听力却对外界充耳不闻,有着天籁般的嗓音却沉默寡言,有着纯真的情感话语却难以被人理解,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然而,他们依然渴望关注、尊重和接纳,依然需要被世界温柔以待,依然向往正常人的生活。11月14日和15日,为在青年学子中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强化敬老爱幼意识,提升人文情怀,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第二党支部来到成都市金牛区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开展志愿活动,与孤独症儿童开启了一段奇妙的心灵之旅。

        为特殊的人,做普通的事。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性发育障碍,病因不清,一般起病于3岁前,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主要治疗途径是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支部志愿者同学在中心负责人的集体培训和统一安排下,协助康复师对孤独症儿童完成认知康复、语言康复、感觉统合、粗大动作、精细训练、社交游戏、美术疗育等不同科目的治疗。这些看起来普通的事情,却对患症儿童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们对培养患症儿童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兴趣爱好、自理能力、社交技能很有帮助。

        刻板的行为,活泼的思维。行为重复刻板,是患症儿童的表现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一潭死水”。在美术疗育这个活动中,志愿者同学带着孩子们到户外完成找树叶、喷树叶等任务。大家惊奇地发现,他们原来有着许多新奇的想法和别致的审美,对花草展现了自然的爱好,对颜料进行“搞怪”的搭配,也能够快速识别出自己的作品,甚至还会想着留一片树叶给妈妈。当然,这也与前期大量的康复治疗密切相关。

       心灵的守望,耐心的考验。“你要这个哥哥还是那个姐姐呀?”在社交游戏之前,康复师总会向孩子们发出“灵魂的拷问”。于是,孩子们便会顺从眼缘和感觉去牵“心仪”的哥哥或姐姐的手。这是两个混沌而纯真的心灵的碰撞交织。但由于认知能力的缺陷,他们有时会“忽略”老师和志愿者而去做其他的事情。康复师告诉我们,这非常需要耐心对他们进行引导,同时要注意“宽一点”和“严一些”的尺度。

        执着的家长,温暖的社会。每一个孤独症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负担沉重的家庭,都有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的家长。在康复中心,来陪同孩子的家长既有中年的母亲、也有老年的爷爷,他们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但神情仍然充满坚定与希望。同时,国家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筛查干预,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加强专业教师培养力度,不断汇聚合力,点亮“星群”。中心负责人表示,“这两年政府对孤独症儿童治疗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逐渐形成了生活、求学、工作、融入社会的保障链条。”

       本次活动对每一个参与的志愿者而言都是一次特殊的心灵之旅,使大家看到了银河中那鲜为人知的点点繁星,使孤独症儿童真正进入的我们的视野。支部将在后期继续开展类似活动,普及孤独症相关知识,增进对患症儿童及其家庭的理解,持续弘扬传统美德,切实为“特殊事业”发光发热。

 

 

本文来源:中国公益在线责任编辑:佚名

最新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公益记者

中华慈善总会亚飞公益基金战略合作《备》(2019)12-21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8002049号  技术支持:国视云新媒体中心

中国公益在线由益行智库信息科学研究院独家运营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989号

证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