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慈善

完善救助模式,温暖千家万户

2025-09-03 19:55:50 来源:公益在线
公益在线山东日照讯(记录者 张作娟 唐晓丽)为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今年以来,日照经开区积极响应上级部署,依托北京路街道、奎山街道两个社工站全面启动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新模式,切实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精准识别需求,实现“按需施救”
日照经开区依托大数据比对、入户摸排及“主动申报日”等机制,精准识别困难群众的服务需求。截至2025年7月底,已完成全区近千名困难群众的需求摸排,为131名有服务需求的群众匹配并实施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支持等个性化服务,推动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二、科学设置项目,构建服务体系
围绕生活类、照护类和支持类三大服务方向,全区整合推出18项服务项目,覆盖居家养老、儿童关爱、残疾康复、就业培训等多个领域。例如,面向孤困儿童开展的“同心共筑·护苗成长”心理关爱项目、面向失能老人推出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以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等,有效缓解了家庭照护压力,促进了服务对象的身心康复和社会融入。

 

三、整合多方力量,打造服务机制
日照经开区创新构建“专业力量+救助支持力量+社会力量”协同机制,以辖区两个街道社工站为枢纽,统筹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等资源,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服务格局,实现救助服务“一站式”办理。
“专业力量”指具备社会工作专业资质、负责统筹规划、个案管理与专业服务的社工人才,他们运用专业知识为困难群众提供系统化、个性化支持;
“救助支持力量”包括熟悉政策的部门工作人员和贴近群众的基层干部,通过高效协作实现资源整合与服务对接;
“社会力量”涵盖志愿服务团队、社会组织、社区骨干与爱心人士,广泛参与服务类救助,有效补充政府力量,增强服务覆盖与温度。
通过街道社工站积极建立“需求评估—项目派单—服务提供—质量监管—满意度回访”闭环运行机制,开展困难家庭个案跟踪服务。目前已为5户低收入困难家庭实施全程陪伴式支持,显著缓解其生活困境。
同时,全区积极推动“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深度融合,依托专业社工引领志愿者团队,开展常态化、专业化志愿服务,今年以来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40余次,服务1100余人次。通过定期培训、项目协作和反馈评估,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良性互动的服务生态。

 

四、突出服务实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服务困难群众131人,服务达146人次。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项目,为17户失能老人家庭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和生活照料”等“六助”服务,显著减轻家庭照护负担;“同心共筑·护苗成长”心理关爱项目已使28名孤困儿童受益;残疾儿童救助项目协助115名儿童获得专业康复训练。
此外,通过制作并发放“民政服务联系卡”,公开街道分管领导的办公电话与手机号码,群众可直联反馈问题,由分管领导协调业务科室及时响应。这一举措大大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群众满意率持续提升。

五、持续优化机制,推动服务向下延伸
下一步,日照经开区将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范围,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增强服务供给;强化跨部门协作,打破信息壁垒;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服务类社会救助,拓宽资源渠道;加强队伍建设和政策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服务类救助的良好氛围。
日照经开区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深化改革与创新,注重发挥街道社工站在基层服务中的专业作用,推动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做实做深,努力让每一位困难群众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
 
 

本文来源:公益在线责任编辑:张作娟

最新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公益记者

中华慈善总会亚飞公益基金战略合作《备》(2019)12-21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8002049号  技术支持:国视云新媒体中心

中国公益在线由益行智库信息科学研究院独家运营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989号

证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