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中国、服务社会:博世中国的公益慈善之道
近日,在第二十届中国慈善榜典礼现场,博世中国连续四年作为“中国慈善榜年度慈善企业”被致敬,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出席大会。
相较于主营业务的赫赫声名,其公益慈善事业显得更为低调。十多年间,携反哺社会的爱心,跑马拉松般的耐心和信心,博世中国支持着广阔中国土地上一个个成长和发展的需求:成立博世中国慈善中心,公益足迹覆盖了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惠及超40万人次……为共建更加完善的社会拾柴添薪。
当天,陈玉东接受采访,畅谈了博世中国的公益慈善之道。
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出席第二十届中国慈善榜
2015年11月,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时任秘书长卢迈率团前往新疆阿勒泰地区考察,走访了包括边境第一村萨尔布拉克村的山村幼儿园在内的七所幼儿园,调研幼儿园的发展状况以及师生需求。
经过多方访谈与研究,团队决定在当地村一级单位设立幼儿园,为偏远落后村落提供志愿者教师补贴与培训,为3到6岁儿童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免费学前教育,希冀从根源上消除贫困。
陈玉东考察阿勒泰地区幼儿园
今天,这个名为“一村一园”的项目在中国各处落地开花,惠及青海、云南、甘肃等21个县的17万儿童,走通了一条项目推动政策变革的可能性。
这是博世中国践行公益的一个缩影。
截至2022年年底,博世中国已累计捐赠1.7亿元人民币,携手165家公益伙伴一起实施了超过248个公益项目,覆盖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受益人数超过40万人次,共同推动了八个联合国可持续目标。
专业化公益 多线布局
公益项目的选择、设计与实施,每一步都牵涉到资金的运用效率。管理一百万元捐赠资金或许容易,但当有一千万、一个亿甚至更多资金在手时,如何让每一分钱都用之有道,却并非任何人或机构都能胜任。
2008年汶川地震后,灾区百废待兴,陈玉东亲自走访灾区,决定资助彭州、黑水震区学校。彼时,没有全职的团队、没有完善的机制和章程,但博世中国团队决定“先做起来再说”。
博世中国资助的黑水小学
“在实现企业健康运营和环境长远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回馈社会是博世中国一直谨记在心的使命。” 陈玉东坦言。
经过三年的公益经验积累,2011年,为更系统地运作博世在华慈善项目,提高捐赠效能,在陈玉东的推动下,博世中国慈善中心成立。
虽然只是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博世中国慈善中心的专业性却并不亚于大型公益机构,并保持着公益决策与管理一定程度的独立性:由五名全职员工组成专门团队运作,有独立的章程及制度,管理层出任指导委员会,各职能部门支持日常运营。
为了让博世在中国的慈善捐赠、公益事业的投入可持续且发展,不因任何人事变动或者企业战略的调整而中断,博世中国将每年的捐赠资金写入了管理章程。
慈善中心成立后,秉承初心,大胆尝试,持续精进,其资助方向日益明确,章程逐渐完善,制度更加透明。从四川彭州、黑水到全国各地,从积极参与到主动发起,从教育、扶贫,扩展到社区建设、公益发展。十多年来,博世中国的公益实践始终带着植根本土的底色,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递进,逐渐成为外资企业支持本土公益事业发展的坚实力量。
博世中国公益实践始终带着植根本土的底色(图片来源: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
透明公开 价值共建
公益慈善的基础是信任,但传统信息披露机制有限,信息公开效果不佳,很容易使公益事业陷入信任危机。
如何让公益项目更透明、合规,让企业慈善和社会发展建立更健康、稳定、长久的关系,也是博世中国慈善中心持续探索之事。
企业每年用于公益慈善的资金预算接近两千万元人民币,陈玉东曾强调,“把这笔钱安全地花出去,公开透明地花出去,零腐败地花出去很重要。”
规范的流程是资金去向透明化的保证。
作为博世中国的一个部门而非独立组织,慈善中心始终以基金会的规范为运营准则。其所支持的公益项目都被纳入公正、公平、公开的考量,禁止与商业目的挂钩,禁止与公司业务强相关。包括征集、线上解答、筛选、执行在内的各个环节,均会留档且经受合规审核。此外,企业内部拥有严苛的内审制度,慈善中心也不定期接受抽查,以确保所有工作符合内部规定和外部法规。
在公益实践中,有效性是一个比透明度更深刻的问题。
公益行动是否真正带来了改变?如何让有限的公益资源产生最大的社会价值?
博世中国的答案是——以受益人为本。
在过去资助的200多个公益项目中,没有一个是短期可见效果的项目。其中,也有很多项目很难量化地评估其成效,就像“美好家园行动者” 公益项目——
2022年9月,博世中国支持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启动了“美好家园行动者”项目,面向上海市全体居民征集基于实际需求的社区梦想,并提供资金、专业和传播支持,助力100个梦想在100个社区落地。
支持“美好家园行动者”项目
这个项目最特别之处在于,它把选择权交给了居民,挖掘出更多真实需求,在设计、执行和评估中,受益人的声音都能体现出来,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例如,有种行动队发起的“有种”能量站,以绿植激发场地活力,打造了一个多元互信互助的全年龄友好社群,通过共建共享促进居民交流和融合,最终实现可持续的社区生态。
实际上,这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项目正是受助群体所迫切需要的。多元和丰富的视角可以衡量公益事业的效益,但最重要的,是将受益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真正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才能够从根本上为其带去实际的帮助和改善。
百年积淀 科技之本行担当
好的公益不止于善意,更需要具备创新的能力,持之以恒,方得久远。涓滴汇聚成浩洋,让更多人享其恩泽。
博世在130年的历史中,从未停止过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考及探索。在践行公益慈善事业中,博世中国也与时俱进,用技术提升效率,填补更多的社会缺口与角落。
“可信农场”项目是博世中国运用科技赋能公益的一个典型案例。
2020年2月起,博世中国慈善中心与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可信农场携手发起“农业大数据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在两年时间里,项目通过数字化工具的介入,对河北草沟堡乡所辖三个村子1000亩高山耕地进行了产业升级。
可信农场利用卫星、无人机、气象站、传感器以及种植记录小程序,构建了当地大白菜的物联网系统,覆盖白菜种植的完整周期。结合可信农场在农业领域的技术经验和数据模型,在验证农户诚实种植的基础上,指导种植过程,确保产品的高品质。同时,在关键时间点提取作物生长记录,形成完整的种植过程追溯信息。这些数据将与白菜共同进入销售环节,证明产品的透明性和安全性,提高产品的价值和品质。
可信农场利用技术手段提升农户种植效率和便捷性
项目还推广了无人机植保服务、数字化大屏等技术指导和支持手段,提升了农户的种植效率和便捷性。
通过此项目的执行,草沟堡地区三个村子800余名农户的平均每亩每年收入,由原来的3000余元提升至6000余元,农民实际尝到了先进科技带来的甜头,数字化工具在公益项目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也不言而喻。
在积极支持公益项目的发展和落地之外,博世中国还展现了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方面的独特远见和珍贵洞察。他们深知,行业的共同繁荣需要更优秀的人才和更长远的考量。
为了推动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博世中国慈善中心积极支持社会小规模或初创型公益机构,并对公益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并于2017年正式将“促公益发展”列为其核心领域。截至2022年,博世中国已经资助了国内34家社会小规模公益机构,这些机构聚焦的议题多元且广泛,从多方位入手,助力构建中国良好的公益生态系统。
尽管时间跨度颇大,公益形式不断迭代,公益手段持续更新,博世中国的公益使命始终如一。“没有宏大目标,只是回馈社会。”陈玉东这句朴素到极致的话,展露出博世中国践行公益慈善的拳拳之情。
“凡事都需要使命感,博世的使命是通过不断创新,提供创新性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帮助人们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所以,每一个管理层在关注自己产品和市场的同时,也应该去关心社会问题、关注别人的处境,让‘科技成就生活之美’展现于各个维度。另一方面,我们鼓励员工能够通过不同维度的志愿服务来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甚至,我们十分期待越来越多的员工能够发起公益项目,提升对社会的贡献。”
作为博世中国慈善中心最主要的推动者,在繁忙的工作之外,陈玉东也带着足够的意愿,在身体力行地践行公益使命,每年,他都会花一周时间实地探访博世中国所支持的公益项目、参与志愿服务。甚至还为慈善中心所支持的农户拍摄农产品代言视频,在博世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总裁价到”直播活动中帮忙带货。
陈玉东在直播活动中帮农户带货
企业与生俱来的慈善基因加之管理层以身作则,营造出浓厚的公益氛围,也激励着员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截至2022年年底,博世中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共有超过3000名注册志愿者员工,仅2022年一年志愿服务时长就超过1.3万小时。
博世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做公益亦然。或许千年前圣人孟子所描述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理想社会道阻且长。
博世中国相信,行则将至。
本文来源:中国公益在线责任编辑: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