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英才商学院:八一致敬英雄 一起走过的二十四载很有意义
英才聚力敬英雄 薪火相传照征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日子熠熠生辉,8月1日,建军节,便是这样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伟大精神的日子。从1927年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到如今人民军队的强大威武,这98年来,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立下了不朽功勋。 八一前夕,顶着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世纪英才商学院军企&摄影俱乐部以《前辈永远年轻》为主题的八一建军节慰问老兵活动拉开帷幕。带着百位捐赠者殷殷之心的代表,向从战争年代走过的前辈英模送上深情的问候,送上后来人永志不忘的敬意与感念,也带来精心准备的慰问金和米、面、油、奶等慰问品。走进九位英雄前辈的生活,聆听那些波澜壮阔的战斗故事,感受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一、沈阳金秋医院,卧病在榻的105岁新四军女战士韩以真举起右手,向我们行了一个已经不再那么标准的军礼。这个军礼,是无数老军人刻写进肌肉、神经乃至灵魂的记忆。1944年加入新四军的她,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小功三次,后随粟裕麾下的25军73师一直打到福建泉州。看见韩奶奶瘦小的身躯敬起的军礼,让现场的我们无一不动容。 二、沈阳于洪区怒江街的一处教师公寓,书桌上,茶几上,沙发上,电视柜上,摆满了记录战争、记忆战友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93岁的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16师347团战士金东辉,1950参军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16师347团参加抗美援朝,先后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和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荣立三等功一次。1994年退休后,一直从事抗美援朝精神宣传和义务讲解工作,并培养了多位传承抗美援朝精神的青少年接班人。这一次金爷爷又一次带领我们回忆起突破临津江、坚守釜谷里的钢铁七连,回忆起一把军号吓退英军来复枪团的二级英雄郑起。图片中的他,向每一个注视他的人敬着标准的军礼。 三、张宝银战士是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亲历者。1969年3月,他随沈阳军区陆军第23军67师步兵201团1炮连奔赴珍宝岛,在冰天雪地中坚守阵地,用青春与热血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如今,老两口体弱多病、我们共同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让老英雄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四、投身革命的巾帼先锋,99岁的林茉莉奶奶是跨越时代的奉献者。解放前,她在厦门大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响应号召支援东北建设,将青春奉献给沈阳。尽管经历多种磨难她对党的忠诚从未动摇,持续发光发热,荣获多项国家荣誉。老人亲自讲述的革命故事,让在场者深切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 五、94岁的战士袁基石,14岁投身解放战争,1950年随部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从解放战争的硝烟到朝鲜战场的炮火,她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使命,荣立多项战功。如今,她珍藏的勋章虽已褪色,却见证着一位巾帼战士的无悔青春。为欢迎我们的到来奶奶提前换好红色的裙装带好军功章站在门前等待着我们,看到90多岁的老战士林奶奶依然身康体健,看到我们露出的笑容,我想这也是我们冒雨前行的意义。 六、传承遗志的烈属代表张桂玲,作为烈属始终铭记着哥哥张国珍的牺牲与奉献。1967年,哥哥在援越抗美作战中英勇牺牲,被追记一等功,安葬于越南太原省灵山A区烈士陵园。为继承哥哥遗志,张桂玲1972年参军,将对亲人的思念化为保家卫国的动力。如今,她虽面临生活压力,但谈及哥哥与自己的军旅生涯,眼中依旧闪烁着骄傲的光芒,在讲述到哥哥的英雄故事时激动落泪。每一枚沉甸甸的勋章,都是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七、朱富新。101岁的朱奶奶,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却依然有着一颗火热的心,看到我们露出的笑容让我们的心里也暖暖的。1946年,年轻的她响应号召,毅然参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士。在战场上,朱奶奶巾帼不让须眉,屡立战功,为国家的解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1953年转业到沈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后,她又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从战场到医院,朱奶奶始终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正是这份革命信仰守护着奶奶,虽至期颐之年仍然精神焕发笑容灿烂。 八、马士勋。1950年,马爷爷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多次申请入朝工作,最终成为后勤一分部四大战镇的统计员,为战争的胜利默默付出。后勤保障工作至关重要,每一份物资的调配、每一次数据的统计,都关系着前线战士们的生死存亡。1993年退休后,马爷爷每年清明节都会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奠战友。在他心中,那些长眠于此的战友是永远的亲人。2021年,马爷爷参演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通过镜头,将那段珍贵的历史展现给更多人,让年轻一代了解到当年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与牺牲。因身体原因我们前去医院探望,马爷爷的儿子说,白天精神状态还好,到了晚上就会重复讲起战场上的事情,那些并肩作战和生死与共的战友们深深的烙印在了93岁的马爷爷的脑海里。 九、李维波。95岁的李爷爷,精神矍铄,身姿挺拔,即便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可那身军人的精气神从未消散。1949年,年仅17岁的他怀着满腔热血参军,1950年便奔赴抗美援朝战场。李爷爷所在部队如同钢铁卫士,保卫着重要战略要道。他们与敌机展开殊死搏斗,共击落敌机15架,击伤敌机17架,那一架架坠落的敌机,便是他们英勇无畏的见证。李爷爷荣立三等功一次,小功四次,还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奖章,这些荣誉是对他浴血奋战的褒奖,更是那段烽火岁月的珍贵记忆。 十、离休后的李爷爷,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投身到义务宣讲抗美援朝故事的事业中,这一坚持就是30年。他走进学校、社区、部队,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化作生动的故事,讲给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听。每年,他还会参加迎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活动,那深情的凝望、庄重的敬礼,饱含着对战友的思念和对历史的尊重。在他眼中,那些牺牲的战友从未离去,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这片土地上,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行。 我们的国家无比强大,我们的战士英勇无畏。 听着前辈们的讲述,我们的眼中闪烁着泪花与光芒,是对前辈的敬仰,也是对历史的敬畏。坐在前辈身边,握着老前辈的手,仔细聆听每一个细节,这些曾经只在书本和影视剧中出现的故事,如今从亲历者口中说出,变得更加真实、震撼。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企业家更应该切身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前辈永远年轻”,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这些抗战英雄前辈们,虽然年龄在增长,但他们的精神永远年轻,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向这些伟大的前辈们致敬! 《诉衷情·八一建军节世纪英才俱乐部同学慰问战争年代老兵》——高潮 当年血汗为国流,戎马遍神州。出生入死无惧,名利复何求? 存史册,载千秋,笑回眸。此生堪慰,功在人民,奉献金瓯。 最后,由衷感谢为本次活动率先付出的各位: - 感谢本次活动主要负责人王淑娟部长,从组织筹划、多次逐一联系老英雄确定行程,到赞助大客车、接待慰问品、联系摄影人员等等,事无巨细且耐心细致; - 感谢高潮会长和杨海涛会长牵头带领,把握活动大方向;高潮会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专业的军事素养和卓越的见识为活动出谋划策,优化流程,让活动的每一个细节都得以完善 。杨海涛会长,出差提前回沈,在受伤情况下仍坚持开车接送照顾同学和搬运慰问品,永远默默付出抢在干活的第一线; - 感谢周佰森会长,除捐款外额外赞助20箱伊利牛奶赠予老英雄,还发动身边资源、通过多渠道多平台扩大活动影响力,引领更多人传承革命精神; - 感谢马洪愿会长,特意从外地赶回,并带来水果礼盒送给老战士和参与慰问的同学代表们; - 感谢财务负责人王志敏部长和赵春雨部长,随时随地配合处理财务支出; - 感谢王仁亮和董哥,用镜头记录下诸多珍贵瞬间; 另外尤其感谢在此次意义非凡的活动中,一百多位企业家同学怀着热忱之心,展现出非凡的担当,纷纷解囊相助,贡献出一份力量。 正是因为有大家的率先付出与不求回报,本次活动才得以圆满顺利。让我们以老英雄为榜样,铭记他们的付出与革命精神,将这份优秀且坚定的奉献精神不断传承下去,让温暖与爱心持续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