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春秋之 绿豆糕 消夏暑期香甜送清凉
文/陶凯龙
端午一过,北方的消夏糕点——绿豆糕便上市了。 与其他糕点不同,北方的绿豆糕是不放任何食用油的,黄绿色,像起沙般,清香带着甜,从井里刚打上来的井拔凉水,放在小碗里,再放上一块绿豆糕,如果觉得不够甜,可以再加一点糖,瞬间融化,轻轻地搅动,那种绿豆特有的清香弥漫开来,喝上一口,唇齿之间清香和沙甜,口与胃中顿时清爽许多。 记不得是什么时候,爱吃零嘴的父亲总是在盛夏之时去公社的供销社买来绿豆糕,用油纸包裹,带着纸绳,外面有时包裹着红纸,煞是好看。 北方的盛夏闷热但透着凉爽,不似南方,潮湿带着雨水,且闷热不透气。而绿豆糕作为消暑食品其实作用也是品尝,消暑功效实为其次。 父亲喜欢用凉水冲泡吃,而我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只是有时也只是打打牙祭,毕竟不能买的太多,每天每次一块儿而已,即便如此,也是我攒足了渴望,一品香甜。 儿时的故乡没有庄稼户种植绿豆,所以,都得上街去购买,比如做绿豆水使用,而绿豆糕几乎没有人做,都是供销社从糕点店进货,所以,在当时的乡村,绿豆糕是不常见的,也是奢侈的。 绿豆糕是传统特色糕点之一,属消暑小食。相传中国古代先民,为寻求平安健康,端午节时会食用粽子、雄黄酒、绿豆糕、咸鸭蛋这些食物。 绿豆糕按口味有南、北之分,北即为京式,制作时不加任何油脂,入口虽松软,但无油润感;南包括苏式和扬式,制作时需添放油脂,口感松软、细腻,而我许是恋旧的缘故,只喜食北方的绿豆糕。 北方的绿豆糕原料比较简单,主要有绿豆、白糖,也有添加糖桂花的。将绿豆放在碾盘里多次碾压,磨成细粉,然后有细锣筛,加入适当白糖,即成糕粉(以能捏成团为准),在蒸屉上铺好纸,将糕粉平铺在蒸屉里,用平板轻轻地推平表面,约1厘米厚;再筛上一层糕粉,然用一张比蒸屉略大一点的光纸盖好糕粉,用糕镜(即铜镜、铜捺)压光;取下光纸,轻轻扫去屉框边上的浮粉,用刀切成4厘米×4厘米的正方块。 将装好糕粉的蒸屉四角垫起,依次叠起,放入特制的蒸锅内封严;把水烧开(不宜过开,以免糕色变红),蒸15分钟后取出,在每小块制品顶面中间,用适当稀释溶化的食用红色素液打一点红(也可不用);然后将每屉分别平扣在操作台上,冷却后即成。 绿豆自古有清热解暑、解毒降脂作用,绿豆中含有球蛋白和多糖,可以促进体内胆固醇在肝脏分解成胆酸,加快胆汁里胆盐的分泌,降低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绿豆蛋白、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可与有机磷农药、汞、砷、铅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物,使之减少或失去毒性,并不易被胃肠道吸收,实为解毒之功效。 而年少的我并非因为其营养食用,是那个贫困的年代里,特定的甜食糕点给予我的吸引,土话曰:“馋”! 父亲过世后,我总是在消暑之时品尝绿豆糕,在品尝其美味的同时,总是想起父亲,脑海中总是浮现起与父亲坐在炕上,炕桌上放着两碗绿豆糕汤,我总是率先拿起一碗,贪婪的、大口的喝着,为了不浪费,挂在碗边的绿豆糕粉末总是舔的干干净净。 临了,在用这个碗盛一碗凉水,一饮而尽。 父亲面带微笑的看着我,母亲则打趣,“这么馋,随根儿!” 往事如烟,我只能回味,美食依旧,而人的团圆总是不长久,分离是常态,甚至,分别就是一生,就是永久,空怀念和伤悲,望着泛黄的照片,多像一幅流淌岁月河流的画,我梦见了画,然后画下了梦,赠与你...... 本文来源:中国公益在线责任编辑:佚名 |